娱乐圈一直充满了传奇与心酸,王京花的名字几乎成了“造星工厂”的代名词,几十位一线明星的背后都少不了她的身影。她是娱乐圈的“推手女王”,是经纪人界的“女王大人”网上炒股配资开户,曾经让陈道明也得乖乖喊她“姐”,这样一位身经百战、屡屡捧红艺人的神级人物,却偏偏捧不红自己的亲儿子董子健,实在让人摸不着头脑。
说起王京花,大家都会想到她从90年代就开始活跃在北京的娱乐圈,那时广告牌稀少,明星经济还没成型,她靠的仅仅是手腕和胆量,在各大娱乐场所之间穿梭。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,王京花常常连打车的钱都得精打细算,连贵菜都不敢点,但她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,竟然捧红了一个几乎没有人气的艺人组合——“Brother”,这一步彻底奠定了她在圈内的地位,成了“捧星”的能手。
展开剩余79%到了1993年,一位朋友给了她一个建议:去影视圈闯一闯。于是她将自己在歌坛打拼的那套“捧人法则”搬到影视圈,开始了演员经纪的事业。就算是挑剔到连剧本改动都会亲力亲为的陈道明,到了王京花这里,也完全没办法抵挡她的魅力。她成功将陈道明收入囊中,并带出了胡军、李冰冰等一批如今响当当的明星。王京花的成功,彻底改变了人们对经纪人的认知——她不只是一个资源调配者,更是艺人的保姆、军师和心理辅导师。
2000年,王京花带着她的艺人大军进入华谊,直接让这个当时还不太出名的公司一跃成为行业龙头。但让人没想到的是,五年后她竟然带着几位大牌明星从华谊跳槽,重新自立门户。媒体形容这一波离职潮“掏空华谊”一点不夸张,这场大出走直接把她推到了娱乐圈的风口浪尖。
可这么一个能批量捧红顶流的经纪人,偏偏在捧自己儿子上却频频失手。董子健,这个“花姐”的亲生儿子,资源那是相当丰富。别的新人去试镜,他直接被导演请去吃饭;别的演员跑组,他却是《青春派》剧组直接看中,连试戏都免了。金马奖提名、北大影节最佳新人,看起来一切都是老天爷亲自安排的。然而,十几年过去了,董子健依旧停留在“不红也不糊”的尴尬阶段。
他参演了《少年班》《山河故人》《大江大河》,演技是有进步的,剧本也有分量,导演也够靠谱,但他似乎总是摆脱不了“配角脸”,在所有角色中,依然没能突破成为真正的“男主角”。尤其是在《蛮好的人生》中,他和胡杏儿、邬君梅等戏骨同框,居然被批“气场不对,节奏不对,情绪不对”。观众直言:“你妈再厉害,也捧不红你这种表情包。”
不得不说,这话虽然犀利,却有其道理。董子健身上的“星二代”标签太重,演技稍有短板就被放大,观众的期待值对他来说简直是“天花板”。王京花确实没有力气捧红自己的儿子,虽然她能给他最好的资源,但要想打破观众的固有印象和期待,光凭资源可不够。
然而,若说王京花是个“失败的母亲”,其实也未必。毕竟,娱乐圈的规则向来残酷。就算你是经纪人界的传奇人物,面对市场的冷酷,艺人要想成功,最终还得靠观众买账。董子健的遭遇并不孤单,很多星二代初登场都面临着被“资源咖”和“关系户”标签困扰。大家都期待他们有不输父母的光环,但总把他们当成“靠关系”而非“凭实力”的存在。
尽管如此,董子健并非没有出路。他也许可以选择走小众路线,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,让观众看到他身上不为人知的潜力。对他来说,真正能让他“翻身”的机会或许不是短期的爆红,而是一个能够让他脱离“王京花儿子”标签的转折点。
王京花的成功无可置疑,她无数次捧红了普通人,可最终她也证明了一个道理:真正决定艺人命运的,不是经纪人,而是市场和观众。资源可以给你一扇门,但走进去后能否留下,全看你自己。对于王京花来说,她早已在经纪人领域封神,但对于董子健来说,他还在等待着那个能够靠自己力量闯出一片天的机会。
发布于:山东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