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国首次在澳大利亚部署“暗鹰”高超音速导弹配资网络炒股,标志着其在西太平洋地区中程导弹布局的新一步。据《澳大利亚时报》8月4日报道,这一部署是“护身军刀25”多国联合军演的一部分,美军借此机会将具备超高速远程打击能力的“暗鹰”导弹首次带入澳洲境内,动作引发广泛关注。
《环球时报》进一步指出,在此次演习中,美军还首次测试了“堤丰”中程导弹系统,发射了“标准-6”多用途导弹,并在“击沉”科目演练中命中海上目标,展现了系统的作战效能。军事专家李文盛在接受《澎湃新闻》采访时表示,美方此举在实战意义上的作用有限,但在政治层面和军事训练方面的象征意义不容忽视。他警告称,美国可能并不满足于此,下一步可能会以联合军演的名义,将“暗鹰”导弹部署到菲律宾、冲绳等更靠近中国的地区。
中国国防部早前多次明确反对美国在亚太地区部署中程导弹,指出此举将极大威胁本地区的安全格局,并破坏地区和平稳定。中方表示坚决反对,并强调将采取坚决的反制措施应对类似挑衅行为。
展开剩余74%“护身军刀”联合军演每两年举行一次,尽管名义上由澳大利亚主办,实则由美国主导。今年的“护身军刀-2025”规模空前,参演人数多达3.5万人,涵盖美国、澳大利亚、加拿大、印度、德国、印尼、荷兰、新西兰等19个国家。演习自7月14日启动,至8月4日结束。此次“暗鹰”导弹的部署,也标志着该系统首次在美国本土之外进行作战部署,表明美澳两军的高度协同与作战兼容性进一步加强。
“暗鹰”导弹,即远程高超音速武器系统(LRHW),是美军自2019年3月起由陆军与海军联合研发的重点项目,海军版本则被称为“海基中程常规快速打击系统”(IRCPS)。该导弹采用两级固体火箭发动机,搭载可进行高超音速滑翔飞行的助推器滑翔弹头,飞行速度可达17马赫,最大射程被美方宣称为2800公里。
然而,外界对此存疑。根据试验记录,其飞行距离早已超过3800公里,甚至有俄罗斯军方认为,其射程或可达5500公里,远超公开数字。其发射平台则为改装后的美军M870拖车,每台可搭载两枚密封发射箱中的导弹。据悉,美国早在2021年就组建了首支“暗鹰”部队,并计划于2023年向陆军交付该系统,力争于2025年实现初步作战能力。
李文盛指出,“暗鹰”导弹配备的双锥体高超音速滑翔弹头具有良好的末端机动性能,相较传统弹道导弹更具突防能力,虽然在技术成熟度上不如乘波体滑翔弹头,但其综合作战性能依然值得警惕。他认为,美军此次部署该系统更多是为了测试其海外部署能力、评估系统跨区域投送性能,并为今后的全球快速反应积累实战经验。
除“暗鹰”导弹外,此次演习还首次在西太平洋进行“堤丰”中程导弹系统的实弹测试。美国《战区》网站7月16日报道称,在“击沉”科目中,“堤丰”系统成功发射“标准-6”导弹并摧毁目标,验证了系统在该区域的实战能力,对印太战略尤为关键。
“堤丰”是一种陆基机动中程导弹平台,类似于美海军使用的MK41垂直发射系统,每个发射模块可容纳4发导弹,支持“标准-6”和“战斧”导弹发射。两种导弹均具备对地打击能力,其中“战斧”射程超过1500公里,为亚音速巡航导弹,而“标准-6”不仅可进行防空,还能以超音速攻击地面目标,射程达370公里以上。
“标准-6”原为海军远程防空导弹,具备攻击战机、巡航导弹及弹道导弹末端的能力,还可充当反舰导弹使用。从2020年起,美陆军将其改造为地面目标攻击武器,用于削弱对手导弹阵地和战略设施。
据环球网引述《战区》文章称,“堤丰”系统在“护身军刀”中的实弹部署,意在向中国释放明确信号:美军正扩展其在印太的远程精确打击能力,并计划在区域内永久设立“堤丰”导弹基地。事实上,美军的动作已非首次。2024年4月,美国陆军第一多域特遣部队以联合演习为名,将“堤丰”系统首次部署至菲律宾。如今,第三多域特遣部队则完成了在澳大利亚的实弹操作。
李文盛对此表示,虽然在澳部署“堤丰”和“暗鹰”导弹从军事打击角度看作用有限,因其射程尚未覆盖中国大陆,但更大的隐患在于未来的“前沿部署”可能性。他警示,美国极有可能将类似部署扩展至菲律宾、冲绳等更贴近中国的区域。
“暗鹰导弹本身具有极强的机动部署能力,如果从澳大利亚起步再向中国周边推进,其效率将远高于从美国本土出发。更关键的是,美军未来可能尝试跳岛式部署策略,不断提升其战术生存性和快速反应能力。”李文盛强调。
此次美军在亚太的导弹部署动向,显然已引起中国乃至整个地区的高度警惕。在地缘政治竞争加剧的当下,这种以演习为掩护的实战化布局,或将进一步加剧地区的不确定性和紧张局势。
发布于:天津市